首页 > 生活 > > 详情

李治蒙冤千年,历史上他到底有多恐怖?看外国人咋评价他就知道了

来源:美丽萌宠故事 2023-08-08 10:57:38

前言

历史上,皇位争夺往往伴随着兄弟阋墙和骨肉相残。李世民登基的过程中,玄武门之变就是典型的兄弟相残。他登基后,又面临着子嗣争夺皇位的局面。

在众子争嫡的过程中,最终在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、稳稳坐上帝位的,却是最不起眼的幼子李治。


(资料图)

李治如何在乱局中稳坐龙椅?他是真的只凭运气走到那个位置吗?又真的如同世人普遍认为那般,身无所长,行事荒谬?

其实不然,当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后,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。他甚至被外国人称为“黄祸大帝”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
皇太子之位引发兄弟不和

公元627年,李治作为李世民的第九子出生在长安城臻阳坊之中。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,李治要想登上那九五之尊的龙椅,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希望的。因为在李治之前,李世民已经有过八个儿子了。

按照辈分,李治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才是皇位的首选接班人。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长子,很早就被李世民立为了太子。李泰则是次子,也非常受宠,被封为魏王。

两兄弟原本感情要好,经常一起学习文法,练习骑射。李世民也经常笑着对两个儿子说:“你们两个能够和睦相处,不争不抢,朕就放心了。以后继承大唐江山,你们要互相帮助扶持,使我大唐永世长治久安。”

然而,好景不长。两兄弟渐渐显露出性格上的差异。李承乾有些刚愎自用,处理政事时经常招致非议。李泰则更温和圆滑,深得父亲宠爱,处理政事出色。一次,李世民叹道:“承乾啊,你要像泰一样,多听从群臣的意见,少些固执己见,国家大事才能治理得更好。”

李承乾心中很不是滋味。他觉得李泰才是那个真正谄媚奉承的人,而自己才是那个正人君子。渐渐地,兄弟之间就有了嫌隙。李承乾开始故意和李泰作对,想在李世民面前显示自己才是才能出众之人。

后来,李泰暗中谋害李承乾的计划败露后,李承乾彻底怒不可遏。他甚至准备发动政变,联合众人逼宫。然而,事情很快就被李世民察觉,李承乾被囚禁,太子之位也就此空悬。

李世民叹息道:“我一生最痛心的,就是看到你们兄弟不和。这皇位对你们来说,就那么重要吗?难道皇位就是你们兄弟情谊的代价吗?”

此时,眼看着皇位就要落到自己头上,李泰主动提出只要自己登基,就会立刻杀死自己的儿子,确保皇位最终传给年幼的李治。李世民一度深思这个提议,但很快李泰又在背后威胁要置李治于死地。

李世民这才醒悟,李泰并非真心实意地支持李治。若是这样心怀叵测之人登上大宝座,李治和李承乾的命运都难保。所以,他决定废黜李承乾,直接立李治为太子。

李治不站队终获信任

在两兄弟争斗白热化之时,李治的态度非常明智。他不插手兄弟之间的矛盾,也不主动争夺皇位,只是安安静静地学习读书,勤勤恳恳地侍奉李世民左右。

有一次,李世民赞赏地对李治说:“看到你兄弟们明争暗斗,朕的心十分痛苦。但见到你这样谨慎做事,朕的心里又十分欣慰。你不与他们一般争斗缠斗,朕很高兴。”

李治谦虚地回答:“父王教导有方,儿臣才能今日安稳读书,不卷入纷争中。儿臣只想学好文史典籍,将来为父王分忧。”

李世民看在眼里,也明白弟弟是想避免卷入兄弟争斗的泥潭。他不希望看到骨肉相残,所以李治的稳妥做派就更加讨他欢心了。

其实,李治的聪慧和城府,远不像他表露出来的那么简单。他深知要获得皇位,必须首先赢得父亲的信任和支持,而不是与兄弟明争暗斗。他也明白,李世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儿子之间相互残杀。

所以,李治采取不冒进的态度,既不谋权篡位,也不与兄弟结盟,只是顺应李世民的心意,安心学习政事。在兄弟相争之时,他将自己摆到一个中立者的位置上,表现出为人处事的稳重。

李世民看在眼里,也就更信任李治了。当李泰的真面目暴露之时,李世民也就果断地废黜了李承乾、李泰,立李治为太子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李治的不争反而为他赢得了最大收益。

继位之后政绩斐然

李世民驾崩后,李治果然顺利登上了帝位,是为唐高宗。实际上,李治继位之后,在政绩上也十分出色。在他的统治下,唐朝国力达到鼎盛,版图不断扩张。

刚登基时,李治就平定了北方的突厥残余势力。那一年春天,突厥噶尔部的首领车鼻率军五万,趁唐朝君主更替之际,准备偷袭长安。李治得知后,立即派大将军高侃率军出击。

两军在灵州遭遇,高侃采用疲敌之计,一面派轻骑兵骚扰突厥军队,一面坚壁清野,不与其主力大战。突厥军队糟蹋了十多天,已是疲惫不堪。这时,唐军主力才突然出击,大败突厥军。车鼻只得率残部逃脱,不久又被捉拿俘虏,被解送至长安。

655年,李治出兵攻灭高句丽和百济,完成了对朝鲜半岛的征服。这一年春,新罗被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军攻打,只得求援于唐。李治决定出手援助新罗。

五月,唐军分三路大举伐高句丽。至九月,唐军攻克平壤。高句丽王被迫投降。随后,唐军又转攻百济,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灭了百济王朝。至此,朝鲜半岛完全被纳入唐朝版图。

随后,唐军又深入西域,大败西突厥,直接打到了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一带,版图达到历史最大。当时,西突厥可汗被唐军生擒,只得率部投降,割让西域大片土地。唐朝在这里设置了都护府,长期驻防。

在李治的统治下,唐军所向披靡,威名远扬到欧洲去,所以欧洲人称李治为“黄祸大帝”。这充分说明,李治不仅没有传说中的那般昏庸,反而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。他不仅得到了皇位,而且将国家治理得鼎盛一时。

武则天崛起让李治失势

然而,李治的一生中也有过失。最重要的就是他宠信武则天。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一个妃嫔,生得美貌,又极有心计。李世民在世时并不宠信她。

但李治继位后就将她接入宫中,并很快就宠爱有加。武则天明白利用美色和花言巧语讨好李治,李治也逐渐迷恋上她的才华与风韵。

后来为了武则天,李治还废黜了原来的皇后王氏,直接册封武则天为新的皇后。当时此事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,众臣纷纷上书劝谏,认为李治此举有违礼法。

但李治不听,对武则天的宠爱之心一天比一天浓。以至于处理政事时,他也越来越依赖武则天的意见。武则天入朝听政,有了发言权。渐渐地,许多决策都落在她的手上。

后来,李治生病卧床不起,武则天就代表他处理所有政务。众臣不得不直接与她商讨国事。李治也觉察出武则天握有大权,心中略感忧虑,但也无可奈何。

终于有一天,武则天劝说李治传位给儿子李显,自己作为太后辅政。病中的李治无力阻止,只得照办。不过一个月后,武则天就废黜了李显,改国号为周,自立为帝,正式掌握大唐江山。

从此以后,武则天独揽大权,李治只能在后宫终老。由此可见,宠信武则天是李治一生中最大的失误,也让他在晚年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权。

李治并非只靠运气

综上所述,李治并非像后人所说那样,只是凭借运气坐上帝位。他有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,在兄弟争嫡的风波中保持中立和稳重,最终赢得李世民的信任;继位之后,他的政绩也是斐然的,将国家治理得鼎盛一时。

宠信武则天是他的失误,但这并不代表他整体上就是一个无能的君主。李治有着自己的城府和手段,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。他在太子争嫡的剧变中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政治手腕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李治。

他既不是运气之子,也不是昏庸之主,而是一个聪明谨慎、深谋远虑的政治家。也正因如此,李治才能稳稳地坐上帝位,开创出盛世气象。

李治的一生,充满传奇色彩。他如何在纷乱的太子之争中脱颖而出,又如何开创出唐朝的全盛时期,至今还给人们许多启发和思考。

当我们抛开已有的成见,客观地审视历史,就会发现李治并非像传说中那么简单。他是一个聪慧过人、富有政治手腕的君主,也是一个在感情上有失的普通人。

分享至:

上一篇:湖州南浔区法院:浙里春风 温暖守未 下一篇 :最后一页
x

推荐阅读

更多推荐